Ethernet Channel Bonding

在这介绍的Linux双网卡绑定实现就是使用两块网卡虚拟成为一块网卡,这个聚合起来的设备看起来是一个单独的以太网接口设备,通俗点讲就是两块网卡具有相同的IP地址而并行链接聚合成一个逻辑链路工作。其实这项技术在Sun和Cisco中早已存在,被称为Trunking和Etherchannel技术,在Linux的2.4.x的内核中也采用这这种技术,被称为bonding。bonding技术的最早应用是在集群,为了提高集群节点间的数据传输而设计的。

可以在文档中找到bonding的配置方式

[root@localhost ~]# rpm -q kernel-doc
/usr/share/doc/kernel-doc-2.6.18/Documentation/networking/bonding.txt

分别修改2个网卡配置文件,声明自己为slave,master是bond0

[root@localhost ~]# vim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eth0

DEVICE=eth0
USERCTL=no
ONBOOT=yes
BOOTPROTO=none
MASTER=bond0
SLAVE=yes

生成master设备的配置文件

[root@localhost ~]# vim /etc/sysconfig/network-scripts/ifcfg-bond0
DEVICE=bond0
IPADDR=192.168.122.254
NETMASK=255.255.255.0
ONBOOT=yes
BOOTPROTO=none
USERCTL=no

bond0是什么设备?实际我们做的网卡绑定,是通过bonding模块来实现的,所以要bonding模块设置一个别名,指向我们创建的bond0

[root@localhost ~]# vim /etc/modprobe.conf
alias bond0 bonding
options bonding miimon=100 mode=balance-rr

miimon是用来进行链路监测的。 比如:miimon=100,那么系统每100ms监测一次链路连接状态,如果有一条线路不通就转入另一条线路;
mode指定了bond0的工作模式,在redhat中有0-6共7种工作模式,常用的是0和1。
mode=0 表示 load balancing (round-robin)为负载均衡方式,两块网卡都工作。 
mode=1 表示 fault-tolerance (active-backup)提供冗余功能,工作方式是主 从的工作方式,也就是说默认情况下只有一块网卡工作,另一块做备份。  
mode=2 表示 XOR policy 为平衡策略。此模式提供负载平衡和容错能力  
mode=3 表示 broadcast 为广播策略。此模式提供了容错能力  
mode=4 表示 IEEE 802.3ad Dynamic link aggregation 为 IEEE 802.3ad 为 动态链接聚合。该策略可以通过 xmit_hash_policy 选项从缺省的 XOR 策略改变到其他策略。  
mode=5 表示 Adaptive transmit load balancing 为适配器传输负载均衡。该 模式的必要条件:ethtool 支持获取每个 slave 的速率  
mode=6 表示 Adaptive load balancing 为适配器适应性负载均衡。该模式包含 了 balance-tlb 模式,同时加上针对 IPV4 流量的接收负载均衡(receive load   balance, rlb),而且不需要任何 switch(交换机)的支持。  
bonding 只能提供链路监测,即从主机到交换机的链路是否接通。如果只是交换机对 外的链路 down 掉了,而交换机本身并没有故障,那么 bonding 会认为链路没有问题而继 续使用。

[root@localhost ~]# service network restart

[root@localhost ~]# cat /proc/net/bonding/bond0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